据了解,2025年8月4日,广安南浔产业园内,一家刚刚落户的四川某高科技企业正与42℃酷暑争分夺秒。厂房装修、设备安装迫在眉睫,却因一扇紧闭的配电房门陷入停滞——企业急需开通电源,汗水浸透的工人们守着设备,在热浪中煎熬等待。 企业人员手持齐全开户手续奔赴辖区供电所,得到的指引却如烫手山芋:“回园区找物业开配电房,拍下电表号就行,有户变更、无户新办,简单!”然而当企业人员顶着烈日折返,物业负责人的回应冰冷如铁:“这门只有供电所能开!开除我也不开,找他们去!”法规明镜高悬,现实却现“冰火两重天”? 国家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如利剑高悬,其第二十八条严令禁止公用企事业单位“直接或者变相指定”服务或设置障碍。四川《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同样聚焦“获得电力”便利度,要求供电企业精简流程、压缩时限。广安市《优化营商环境办法》更进一步,第十三条明确要求对用电报装等高频事项“限时办结”,严厉杜绝推诿塞责、延误刁难。 一面是法规三令五申的“高效便捷”,一面却是企业奔走在供电所与物业间,被一扇无人负责的门挡在“获得电力”的起点之外。程序本应成为助力的阶梯,却异化为冰冷的高墙。高温下的企业焦虑呼喊:究竟谁有资格打开那扇门?内部流程的模糊地带,难道竟要企业付出延误投产的代价?高温拷问下的营商环境“成色” 当企业引颈期盼的“电力血液”被卡在一扇门的权限争议上,广安“优化营商环境”的金字招牌正遭遇高温熔炉的严峻考验。程序衔接的缝隙,不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断点。 “我们理解各自有流程,”企业负责人声音疲惫,“但酷暑中工人停工等待,设备无法调试,每一分钟的拖延都是看得见的损失。法规写得清清楚楚,为何落实起来,却连开一扇门都成了难题?” 这扇迟迟未能开启的配电房之门,已然成为观察广安乃至更广阔区域营商环境的“试金石”。它映照出公共服务链条上令人忧虑的“低温梗阻”——当最基础的用电需求都需企业在热浪中辗转呼号,地方承诺的“高效便捷”究竟有多少真实成色? 高温终将退去,但企业心中的疑虑与伤痕能否真正弥合?广安需要以行动作答:唯有破除推诿积弊,让责任对接无隙可乘,让服务承诺穿透“最后一扇门”,才能让真正有温度、有力度的营商环境,成为一方土地最坚实的竞争力。
发布于:四川省惠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